小九直播网页版塑料模具厂家
首页 > 生产设备

“卖完涨价”“工厂原单”是真的吗

发布时间:2024-10-03 08:02:00   来源:小九直播网页版
    “399(元)要不要——不要!”“299(元)要不要——不要!”“199(元)给不给力——给力!
  • 产品概述

  “399(元)要不要——不要!”“299(元)要不要——不要!”“199(元)给不给力——给力!”“来,三二一 ——上链接!”

  7月11日凌晨1时,某社交平台一家主营瓷盘、蒸锅等厨具用品的直播间里,主播们仍在精神抖擞地带货,“上链接”“没错”等口号声不绝于耳。

  “这个只剩最后一个,以后不卖了,给大家福利价,28(元)上车。”主播手拿瓷盘话声刚落,记者点开链接,只见页面显示该产品“已售罄”。

  一分钟介绍两三个商品,上架即“秒空”。记者发现,一些以“工厂原单”为卖点的直播间里,商品链接一般在1分钟内下架,一些所谓“最低价”商品甚至只上架10秒钟。“手速慢没买到”“抢空了,能不能加单”……在这样快节奏的直播氛围中,不少消费者因手速慢没买到商品而感到懊恼。“错过了只能在直播间的公屏上留言向主播说明情况,有时会加几单。”北京朝阳区的杨女士和记者说,如果想要“捡漏”,就得在直播间长时间“蹲守”,手快有,手慢无。

  “1号链接没有了,小助理统计有多少网友没有抢到。”“有50个网友没有抢到!”

  “不会点关注的,小助理教一下。”“不会点关注的姐妹们左上角点一下是关注、点两下是灯牌,我去申请一下我们的福利库存。”

  这样的对话在深夜直播间反复循环。记者在该直播间停留了近1小时,发现这些商品并非“一货难求”。“直播间工作人员的对话,其实是为制造稀缺感,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紧迫感。”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多年的万函和记者说,这一类型的话术最后环节是不变的,一定是用数据引流,即告诉直播间里的消费者,今天的福利多么划算,赶紧下单。

  “这款原单出口德国,除了没有Logo,做工、用料、人工和原单‘一模一样’,今天一折给到大家,99(元)上车!”在某茶具直播间,主播从纸盒中拿出一款玻璃茶碗,对着镜头如是说。

  记者注意到,该主播介绍的大部分商品的外包装盒均为牛皮纸盒,上面没有品牌名称及生产厂商信息。真的是原单吗?当消费的人在直播间问“如何保证这款和原单品质一样呢?”主播随即回复道:“这款是老粉回购款,懂的都懂,不细说,收到货后自己看。”

  “懂的都懂”背后,反映出直播营业销售平台相关信息不透明的现象任旧存在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,经营者以商业宣传、产品推荐、实物展示或者通知、声明、店堂告示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,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、质量、价格、售后服务、责任承担等作出承诺的,应当向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履行其所承诺的内容。

  实际上,在这些直播间中,不仅产品相关信息缺失,售后服务也难以保障。记者在几家店铺评论区发现,不少消费者发文“吐槽”:“申请退货退款3天了,仍没有客服跟进”“收到货后和直播间看到的严重不符,申请退货却迟迟不予通过”,还有消费者表示“吃一堑,长一智,下回必须在品牌店购买”。

  对于直播间以低价噱头引诱下单、用“懂的都懂”行业暗语讲解商品的行为,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,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机构和主播的培训,增强其法律意识,对其进行合规指导,在流量和商业利益获取的同时保证营销手段的正当性。

  加强信用监管,建立黑名单制度,也是规制相关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有效举措。郑宁建议,如果商家多次从事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有关部门或机构应该对其进行信用方面的评级降低或相应惩治。